DAY 23|伊丹十三凡事都講究的觀察
接下來幾天,我想介紹幾位我對於他們談物的文章非常有共鳴的作家。
第一位是最愛用韓國冷麵解宿醉並且呼籲男性要有好傘、好手套和好皮鞋的伊丹十三。
《歐洲無聊日記》它不談偉大的哲學、不講激烈的人生道理,它寫的都是那種日常小小事,但它迷人極了。
他寫歐洲的咖啡杯、寫飯店浴室的鏡子、寫男士皮鞋的角度感......
看似什麼都沒說,但你會在心裡點頭:啊,原來「看東西」可以這麼細膩又不嚴肅。
比方說,他花整整一篇分析義大利人為什麼堅持義大利麵只能煮7 分鐘,然後不加任何醬料;又或者寫到在法國百貨公司買帽子時,店員對帽子的「理想斜度」有多麼堅持,堅持到他忍不住佩服地笑出來。
有一次,他在飯店房間盯著鏡子研究「為什麼歐洲的鏡子角度剛剛好、照得人特別好看」,結果寫出一整篇鏡子美學散文。
這些文章不是介紹景點,不是旅行指南,而是關於一種「觀看事物」的能力,這些貌似無聊的內容,都看得我拍案叫絕,其實連吃荷包蛋不要流出蛋黃的方式,導演也要管。
謝謝導演帶我看見物品的性格,看見設計裡的幽默,看見生活裡那些靜悄悄的講究。
你身邊有沒有一樣「其實很無聊」,但你越觀察越覺得它超有趣的東西?